8月9日,中建四局发布了关于不法企业假冒中建四局下属子企业有关情况的声明。以下为声明原文:
近来,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相关材料等方式,将企业注册为中建四局下属子公司,以本公司下属子公司名义开展业务。经本公司全面排查,以下4家公司及其下设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冒国企,与本公司无任何隶属或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本公司无关,本公司不承担任何形式的法律责任。
近年来,不少央企国企遭遇“李鬼”碰瓷,假借身份撬动项目,那么又是谁在制造“李鬼”?
央企资产实力雄厚、信誉优良,无论是在日常经营活动还是融资活动中,这都是金字招牌。这驱使不法分子通过“挂靠”“伪造工商资料”等手段,披上国企、央企及其下属子公司的“外衣”,以便获得融资便利、银行增信以及税收、政府招商引资等方面政策支持。
冒牌央企、国企案例,屡见不鲜。多家央企、国企深受其害,多次发声打假。2021年10月,26家央企相继通过官网、微信公号等多种渠道对外公告了353家假冒国企名单。监管也多次出手打击。2021年、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对假央企、国企进行集中公示,共揪出528家“李鬼”。
“李鬼”层出不穷,如何整治假央企乱象?
据悉,为打击假冒国企,中央企业在集团层面建立了举报机制,畅通挂靠经营、假冒国企举报渠道,设专人接待来信、来访。如遇“假国企”、“假央企”,可在第一时间举报。
工商登记部门在登记变更工商信息时要进一步加强资料核查,相关部门在具体案件查处时也应继续加大打击和惩治力度。